浙江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备考知识点(2)
依法治国坚持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价值遵循)
(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5)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信息化发展很快, 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期,大多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国情出发,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大众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1)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特点: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
(3)意义: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为我们既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
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
第四,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概念)?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时空条件,这就是坚持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原理。
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坚持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的原理。
为什么说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研究对象、内容、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
(1)哲学研究对象的变革。
马哲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
(2)哲学内容上的变革。
马哲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马哲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
(3)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
马哲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哲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的改造世界的统一。
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其内容(和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注。
(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他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1)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
(3)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进。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浙江成考咨询老师
微信扫码添加成考老师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