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高升本《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一

发布日期:2023-03-21 来源:浙江成考网

[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023年成考高升本《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一

  A乘载 乘凉 乘风破浪

  B传媒 传奇 不见经传

  C总括 训诂 沽名钓誉

  D法度 度量 审时度势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锐智、禅让、厘定、原墙周庭、才华卓著

  B发祥、国萃、遨翔、与世常辞、皇恩浩荡

  C恬退、对现、逡巡、有目共堵、泰然自若

  D社稷、鬻卖、嗜好、心悦诚服、鼎鼎大名

  参考答案:D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就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    特的线性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来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   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而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就呈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并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的问题。“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长期盼望的用蓄电池做动力的汽车有了实现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都能产生电场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装在红外摄像机上,在红外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塑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磨蚀性能好,强度大,成本低。

  下列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人造金属”之所以称为“人造金属”,是因为它能导电。

  ②“人造金属”的导电率比铜、银不低。

  ③“人造金属”电池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

  ④“人造金属”电池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不会污染环境。

  ⑤“人造金属”可以创造新能源。

  ⑥“人造金属”的制取带来了金属制造业的革命。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参考答案:D

[问答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  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第②段提到的“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  心”中的“核  心”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儒家传统的观点,或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问答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这牵涉到风格问题,“风格就是人格”,每个作者都有他的特性,都有他的特殊风格。所以严密地说,风格不是可模仿的或普遍化的,每个作者如果在文学上能有特殊的成就,他必须成就一种他所独有的风格。但是话虽如此说,他在成就独有风格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外来的影响,他所有的语言是大家所公用的,他所承受的精神遗产来源很久远,他与他的环境的接触影响到他的生活,就能影响到他的文章。他的风格的形成有他的独异点,也有他与许多人的共同点。如果把这共同点叫做类型,我们可以说,一时代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一民族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这类型的风格对于个别作家的风格是一个基础。文学需要“学”,原因就在此。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象。许多作家的厄运在不学而求创造,也有许多作家的厄运在安于模仿而不求创造。安于模仿,类型的风格于是成为呆板的形式,而模仿都只是拿这呆板的形式来装腔作势.与真正的文艺毫无缘分。从历史看,一个类型的风格到了相当时期以后,容易变成呆板的形式供人装腔作势,想要它重新具有生命,必须有很大的新的力量来震撼它,滋润它。这新的力量可以从过去另一时代来,如唐朝作家撇开六朝回到两汉,19世纪欧洲浪漫派撇开假古典时代回到中世纪;也可从另一民族来,如六朝时代接受佛典,英国莎士比亚时代接受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整个的中国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类型的风格到了唐宋以后不断地在走下坡路,我们早已到了“文敝”的阶段,个别作家如果株守故辙,虽有大力也无能为力。西方文化的东流,是中国文学复苏的一个好机会。

  一个文人必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除了这一点以外,如果还另有什么资禀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看,那就只有两种敏感。一种是对人生世相的敏感,事事物物的哀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哀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其次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自己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

  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候会偶然发现生死是一种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妙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摘自朱光潜的《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文学为什么需要“学”?(不超过45字)

  参考答案: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有它的类型风格,这种类型的风格对于个别作家的风格是个基础。

[问答题]跨世纪的展望与思考

  路甬祥

  再过两年,人类就要进入21世纪,中国也将实现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的四化建设第二阶段目标——小康水平,并开始向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前进。全国人民正在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和“两个战略”,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21世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如何?为此,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应该做哪些前瞻性考虑呢?本文试就此做一些思考和展望。

  21世纪将是信息的世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卫星、光缆为载体的综合数字网络为核  心的信息技术,将给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活方式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国际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有挑战性的产业。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21世纪将是生命科技的世纪。分子和细胞发育生物学的进展,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的突   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将引起农业新的绿色革命,许多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等将从根本上得以控制和防治,人的衰老过程可能延缓。对认知奥秘的新的认识,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引起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21世纪将可能是新材料和新的制造技术的时代。具有超常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将层出不穷,对环境友善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将被优先利用。纳米科技将带来材料和微细加工新的革命。制造技术将从传统的厂房屋顶下走向整个社会。以信息、工艺与管理的计算机集成为特征的虚拟工厂将遍及世界,从而使制造业的产品品质、交货期、成本和售后服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由于人们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功能性商品将被功能艺术性商品代替,大批同一造型和规格的产品将被中小批量,甚至于单件性产品所代替。制造业将进入柔性、智能、敏捷、精益制造时代。

  21世纪也应该是人、环境、社会协调的世纪。人们将愈加重视我们生存的环境,注意保护自然界动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恢复,重视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化石能源为主的时代,将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所代替。人们均衡物质财富的分配,追求艺术文化等精神上更高层次的享受,将理性地节制生育与自身的消费,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21世纪也将是人类继续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拓展的世纪,获取新的知识、寻求和利用新的资源和新的生存空间。

  21世纪也将是全球合作和竞争的世纪,通讯和交通的进步将全球联接成一个整体,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将变得更加广泛,竞争和冲突也不可避免。其中文化是先导,科教是关键,经济是基础,科技和人的智力资源将成为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取之不竭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和动力。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条件,是社会文明安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和保证因素,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各国先进文化,依靠科教进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21世纪竞争和合作中取得主动地位的根本所在。

  21世纪的中国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更加完备、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科学技术大体接近和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国家,那将是民族的创新蓬勃涌现,文化再现异彩的时代。但中国将会有13亿~16亿人口,中国人均自然资源仍居世界后位,生态环境和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更需科学安排。因此,中国只能走一条资源节约、精益生产、健康文明消费、分配公平、民主法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就是小平同志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外国发展模式,更不能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不能建设西方民主和国家治理模式。因此,我以为21世纪的中国研究教育型大学,应该是培养和训练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是研究继承灿烂文化传统,消化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创造和传播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进步不可替代的依靠和支撑基地。社会将更加重视大学的功能,大学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

  21世纪的大学,尤其是研究教育型大学将变得更加综合。人类知识体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科领域的划分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发展,而现代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其交叉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要求综合素养。因而大学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综合化,不仅需要理工的结合,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结合,甚至需要艺术与科技和管理的结合。

  由于以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全球网络技术为核   心的信息化时代特点,决定了21世纪大学教育必   然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管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不仅成为理工学科,也成为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的必修主干课程。计算机和网络将成为学校科研教育不可替代的基础平台和教学手段,并跨越校园成为全球性教育资源和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与通道。计算机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综合数据网络技术等将深刻地影响大学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科学研究手段。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展望21世纪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思考未来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走向,机遇和挑战并存。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因素,已成为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所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与动力。我们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化科技教育发展规律、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教育发展之路。

  人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者。试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

  人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者,从这个观点出发,作者认为:21世纪也应是人、环境、社会协调的世纪。因此在这个世纪,人们将均衡物质财富的分配,追求艺术文化等精神上更高层次的享受,将理性地节制生育与自身消费,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浙江成考便捷服务

2025年全国成人高考还有

考试时间:暂无数据
浙江成考报名指导 浙江成考培训辅导

请考生们早做准备,提前备考!

浙江成考咨询老师

浙江成考咨询老师

微信扫码添加成考老师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